采樣管路因粉塵堆積、油污附著導致堵塞,會直接影響分析儀數據準確性與設備壽命。清理需嚴格遵循“安全優先、分類施策、防損護管"原則,結合污染物類型(干性粉塵/粘稠油污)與管路材質(金屬/塑料/橡膠)制定操作方案,具體流程如下:
一、清理前:安全前置與工具適配
1. 安全必做:切斷風險源(核心!避免事故)
斷能泄壓:
先關閉分析儀總電源(拔掉插頭或斷開空開),再關閉采樣管路的進氣閥/出氣閥;若為正壓采樣系統(如化工反應釜采樣),需緩慢打開泄壓閥,將管路內壓力降至常壓(壓力表讀數為0);若為負壓采樣(如煙氣監測),需先關閉真空泵,防止空氣倒灌帶入雜質。
個人防護:
佩戴防靜電丁腈手套(易燃易爆環境,符合GB 12014標準)、防沖擊護目鏡(防粉塵/清潔劑飛濺)、KN95防塵口罩**(粉塵場景);若使用有機溶劑(如異丙醇),需在強制通風區域操作(通風量≥3次/h),避免溶劑揮發中毒。
2. 工具清單:按材質/堵塞類型適配
工具類別 具體工具及規格 適用場景 核心注意事項
粉塵清理工具 尼龍軟毛刷(刷頭直徑=管路內徑的1/2,刷毛長3-5cm)、帶調壓閥的壓縮空(配φ4-φ8軟膠管) 干性粉塵堵塞 壓縮空氣壓力不超過0.4MPa,φ6以下細管路壓力≤0.2MPa,避免沖裂管路;軟膠管需為食品級(無化學殘留)
油污清理工具 中性除油劑(如烷基糖苷型,pH 7-9)、異丙醇(分析純,≥99.5%)、50-100mL針筒(配軟膠針頭)、無塵棉布 粘稠油污堵塞 清潔劑需優先選儀器廠家推薦型號**,無推薦時:金屬管可用中性除油劑,塑料管/橡膠管僅用異丙醇/乙醇(禁用強酸/強堿,防溶脹)
輔助工具 規格匹配的開口扳手(如8-10mm、12-14mm)、油性記號筆、聚四氟乙烯生料帶(PTFE,薄款)、無塵紙(100級) 管路拆卸/標記/密封 拆卸前用記號筆標注管路“進氣端→出氣端"方向(如“探頭端→分析儀端"),避免裝反;生料帶纏繞不超過3圈(防多余部分掉入管路)
二、清理中:分場景精準操作(粉塵vs油污)
1. 粉塵堵塞:干性顆粒堆積(礦山/水泥/冶金場景)
判斷依據:采樣流量下降≥10%、分析儀讀數波動大(如氫氣分析儀讀數忽高忽低)、管路外壁可見粉塵堆積。
步驟1:優先反吹清理(無需拆卸,減少損耗)
1. 將壓縮空的軟膠管一端插入管路進氣端(靠近采樣探頭的一端),另一端用無塵紙嚴密堵住(防止氣流泄漏);
2. 調壓閥調至0.2-0.3MPa(細管路≤0.2MPa),短促按壓扳機(每次吹氣1-2秒,間隔3秒,重復3-5次)——用“脈沖式反吹"避免高壓將粉塵壓實成塊;
3. 反吹后,打開管路另一端的無塵紙,觀察是否有粉塵排出;若排出量少,可互換兩端(從出氣端反吹),增強清理效果。
步驟2:拆卸深度清理(反吹無效時)
1. 用開口扳手按標記方向拆卸管路(力度適中,金屬接口避免擰滑絲,塑料接口防止擰裂),將管路平放于無塵布上;
2. 取尼龍軟毛刷,刷頭蘸少量無塵紙(吸干多余粉塵),從管路一端緩慢伸入(伸入深度≤管路長度的1/2),順時針旋轉刷頭清理內壁(每旋轉1圈后退1cm,避免遺漏死角);
3. 清理后,用壓縮空氣從管路**一端正吹**(壓力0.2MPa),直至另一端流出的氣流無粉塵(可用白色無塵紙承接,無明顯污漬即合格);最后用無塵紙擦拭管路兩端接口(去除殘留粉塵)。
2. 油污堵塞:粘稠油膜附著(化工/煉油/機械場景)
判斷依據:采樣流量驟降≥30%、分析儀讀數偏低(油污吸附樣氣組分)、管路內壁可見油亮薄膜。
步驟1:選對清潔劑(防管路腐蝕的關鍵)
管路材質 推薦清潔劑 禁用清潔劑 稀釋/使用要求
金屬管(316L不銹鋼) 中性除油劑(1:10-1:20稀釋,參照除油劑說明書)、異丙醇(純液) 強酸(鹽酸、硫酸)、強堿(氫氧化鈉溶液) 除油劑稀釋后需攪拌均勻,避免局部濃度過高
塑料管(PTFE/PP) 異丙醇(純液)、乙醇(分析純) 酮類(丙酮)、酯類(乙酸乙酯) 清潔劑需倒入管路后靜置,避免快速沖洗導致油膜殘留
橡膠管(硅膠/NBR) 乙醇(1:5稀釋) 有機溶劑(異丙醇、除油劑) 稀釋后僅可擦拭接口,不可浸泡(防橡膠溶脹)
步驟2:針對性清理(短管浸泡vs長管沖洗)
短管路(長度<1m):
1. 拆卸后用無塵紙堵住管路一端,倒入稀釋好的清潔劑(液面沒過管路內壁),另一端用無塵紙輕蓋(防揮發);
2. 靜置10-20分鐘(油膜厚時延長至30分鐘),期間每5分鐘輕輕晃動管路1次(讓清潔劑充分接觸油膜);
3. 倒出廢液(需分類回收,不可直接排放),用**去離子水(電阻率≥10MΩ·cm)** 沖洗管路2-3次(去除清潔劑殘留)。
長管路(長度>1m):
1. 不拆卸,用50-100mL針筒抽取清潔劑,針頭套軟膠管(伸入管路1/3處),緩慢注入清潔劑(流速≤5mL/s),另一端用廢液桶接液;
2. 注入后靜置5分鐘,再用針筒抽取去離子水沖洗(重復3次),直至流出的水無油花(可用燒杯承接,觀察水面無浮油即合格)。
步驟3:干燥除殘留(防樣氣受潮)
1. 用壓縮空氣(經干燥過濾器,露點≤-40℃)從管路一端正吹(壓力0.15-0.2MPa),持續5-10分鐘;
2. 采用“稱重法驗證干燥":清理前稱空管重量(記為m1),干燥后再次稱重(記為m2),若|m2-m1|≤0.1g,說明無水分/清潔劑殘留。
三、清理后:驗證與長效預防
1. 安裝與密封性驗證(防樣氣泄漏)
正確安裝:按記號筆標記的“進氣→出氣"方向組裝管路,接口處纏繞PTFE生料帶(順時針纏繞2-3圈,末端對齊接口邊緣),用扳手適度擰緊(金屬接口擰至“手感阻力增加后再擰1/4圈",塑料接口擰至“無間隙即可")。
密封性檢測:通入少量氮氣(壓力0.1MPa),在接口處涂抹**10%濃度的醫用肥皂水**(泡沫細膩易觀察),靜置1分鐘——無氣泡產生即密封合格;若有氣泡,需重新纏繞生料帶(避免遺漏接口螺紋)。
2. 儀器功能驗證(防數據偏差)
1. 啟動分析儀,通入**標準氣體**(濃度選儀器量程的20%-80%,如氫氣分析儀量程0-100%vol,選50%vol標準氣);
2. 待讀數穩定(通常5-10分鐘),若讀數與標準氣濃度偏差≤±1%FS,說明管路清理合格;若偏差超范圍,需檢查是否有清潔劑殘留(可再次用壓縮空氣吹掃)。
3. 長效預防:減少堵塞頻率
加裝前置過濾:在采樣探頭與管路之間加裝**粉塵過濾器(金屬燒結濾芯,孔徑5-10μm)** 或**油霧過濾器(疏水PTFE濾芯)**,壓差≥0.05MPa時及時更換(避免濾芯堵塞導致流量下降)。
定期檢查維護:粉塵環境每7天檢查1次管路(通過分析儀“流量監測"功能),油污環境每3-5天檢查1次;發現流量下降≥10%,立即啟動清理(避免重度堵塞導致管路報廢)。
優化采樣參數:高濃度粉塵/油污場景,在儀器額定流量范圍內(不超過最大流量的80%)適當提高采樣流量(如從0.5L/min提至1L/min),減少污染物在管路內的停留時間;同時在管路拐點處加裝“弧形彎頭"(避免直角拐點堆積污染物)。
四、禁忌操作:絕對禁止的4類行為
1. 禁止用尖銳工具(鐵絲、螺絲刀、鋼絲球)清理管路——會劃傷內壁(劃痕處易堆積污染物,加劇堵塞),塑料管路還可能被戳破。
2. 禁止在未斷電/未泄壓時拆卸管路——正壓場景可能導致樣氣(如氫氣、氯氣)泄漏,引發閃爆/中毒;負壓場景可能吸入空氣,帶入雜質。
3. 禁止混用清潔劑(如金屬管清潔劑用于塑料管)——強酸/強堿會溶解PTFE、硅膠管,導致管路開裂;有機溶劑會使橡膠管溶脹,失去密封性能。
4. 禁止清理后不干燥直接安裝——管路內殘留水分/清潔劑會與樣氣反應(如水分與氫氣混合可能導致分析儀傳感器受潮),影響數據準確性。